清空记录
历史记录
取消
清空记录
历史记录
说到红酒,绕不开“醒酒”这个话题,特别是好一点的酒。醒不醒酒,各有各的理,我觉得都可以,只要你别坚持餐酒也要醒一醒。
醒酒派,是坚持酒醒好了才能喝的一方。按照产区、酒庄、年份,以及品酒师过往的品尝经验,比如说,这瓶酒醒两个钟合适,醒好了才开始喝,追求的是,一口就是比较好风味。
不醒酒派,不是说他们不醒酒,而是比较随性,开瓶就可以喝,也不需要倒入醒酒器,在酒瓶的一孔小天地里,慢慢氧化慢慢醒,称之为“瓶醒”。讲究的是,一切都在变化之中。
从使用的工具上看,醒酒派可称为“器”醒派,不醒酒派可称为“瓶”醒派。因为葡萄酒可不管人怎么定义“醒酒”,开了瓶,接触空气,开始氧化,就已经开始“醒”了。
两派的区别,表面看,是醒酒工具和醒酒时间的区别:
用醒酒器的一派:
一、倒酒入器,增加接触空气的时间;
二、醒酒器液面宽,增加接触空气的面积;
三、提前醒酒,拉长了醒酒时间。
然后,在某个精确的时间点,达到比较好风味点。开喝。这特别考验耐心,有人等不及偷尝一口,有人等到花儿都谢了。
用酒瓶醒酒的一派:
他们没有啥招,他们在喝中等待,在等待中喝,喝到某个点,尝到比较好风味。有个前提,不能心急,20分钟干掉的话,可能花未开月未圆,还没充分绽放,已经空瓶了。
但实际上,两派的区别,是观念上的区别:
打个不恰当的比方,充分醒好的红酒,就像完全成熟的猕猴桃。
买了一箱猕猴桃,通常都是没全熟的。醒酒派坚持要等几天,等猕猴桃完全成熟了,才开始吃;不醒酒派,一开箱就逐个捏一捏,挑软的,感觉哪个比较软,就开始吃。
所以,醒酒派的一口猕猴桃,肯定是甜美的,因为他等待,等到比较好成熟度,彷佛树上熟的甜美。不醒酒派的一口猕猴桃,肯定是偏酸涩的,因为他随性,选了相对成熟度。
看到这里,你可能觉得醒酒派找住了比较好风味,活该不醒酒派一口酸涩。但是,醒酒派接下来的猕猴桃开始过度成熟,熟透了,甚至开始不新鲜了;不醒酒派的猕猴桃开始逐个成熟,吃到某一个,刚好也是比较好成熟度。
对于红酒的风味也一样,醒酒派的一口红酒就是比较好的,往后的每一口,都在走下坡路;不醒酒派的一口不是比较好的,是酸涩的,但往后的每一口,都在走上坡路,如果喝的时间足够长,甚至在到达风味比较高点后,他们还有机会喝到下坡路的那一段。如果再放个一两天,还能喝到红酒变成醋的味道。
没什么大道理,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之中,看你直奔结果,还是欣赏过程。
醒酒,就是一瓶红酒的上坡路和下坡路,想怎么走而已。
如果是自己买的好酒,我们建议你,试试慢慢喝,爬个山,下个山。餐酒除外,餐酒是个自带斜坡的大草坪,站不稳都要往下滑。